細說繪本30年─楊茂秀專訪

2009081810:00

讀繪本 說繪本 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不管是在一天的空閒時後獨自靜下來閱讀
或是和小荳荳(我的孩子)共讀
甚至到書店 圖書館或是偏遠學校跟孩子 家長一起分享
每一次都讓我有不同的感動還有留下美好的閱讀記憶
在台灣有ㄧ些本土插畫家一次又一次的在國際受到重視 屢屢獲獎
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驕傲
同時也是讓推廣繪本閱讀的我感到接下來還有很多值得努力與推廣的地方接下來分享這一篇專訪
讓大家對台灣的繪本演進有概念上的了解
<轉貼網路資料>細說繪本30年─楊茂秀專訪

台灣的兒童繪本多元、豐富而精彩,在國際上屢獲大獎。近日繪本作家陳致元的創作,榮獲2009美國國家教師會(NCTE)年度最佳童書獎,為兩岸三地華人界第一人,尤獲各界矚目。這樣的成績是30多年來深根厚植的結果,還有一群熱愛幼教的編輯與說故事的教育家,藉由繪本,開展了大人與小孩美麗的心靈花園,請看以下的專題報導……

接觸兒童繪本30年,素有「兒童繪本賞析大師」的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楊茂秀教授,為我們細數台灣繪本發展的四個階段,讓我們對繪本在台灣的情況有概略的了解。

楊茂秀提到繪本的第一階段,必然提到台灣文壇尊稱「林先生」的林海音女士。她除了有十本兒童文學作品傳世之外,在國語日報時期就翻譯了很多國外的繪本,包括瑪西亞布朗這位號稱美國最資深、最受崇敬的精彩繪本作家。楊茂秀說:「我在2003年也翻譯這位外國作家的《石頭湯》,可是那時候,林海音女士就已經訪問過她、翻譯她許多精彩的東西。當時像薇薇夫人、何凡啊,都翻譯了很多繪本。」

當時繪本的編排也顯示了初期時代的特色:「那時候印刷的方式很特別,因為我們中文是從右到左,他們圖畫是從左到右,所以那時候繪本,看起來是中西文化接觸一個歷史的紀錄。」

接下來漢聲出版社的出現,可以說是童書繪本的一個里程碑,台灣的繪本進入第二階段:「這個時候童書進入套書時代,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書本以一個團體的形態銷售。」相對於漢聲出版社的東方屬性,台灣英文社(台英社)的國外童書繪本也漸受重視:「這段時期有鄭明進畫家、曹俊彥老師,後來信誼基金會也發展兒童讀物的部分了;這是第二階段。」

財力雄厚的「光復出版社」在1989年成立《兒童日報》,堪與《國語日報》抗衡,也孕育了許多人才,是兒童繪本發展在第三階段重要的代表:「當時的總編輯洪文瓊,使兒童文學的創作由大人教導小孩這種關係,提升到大人與小孩兩個人平等的對話。而後來日報的停刊,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惜的事,不論對台灣繪本、兒童文學的發展,都是一種損失。他的起和落,對兒童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像賴馬這位繪本作家、得過波隆那獎的紅蕃茄出版社的邱承宗,還有郝廣才;本來都在兒童日報的部門工作,後來到遠流的兒童部,還有詹宏志等人……,這個階段有很多突破性的發展。」

第四階段就是近期,國際聲譽卓著的和英出版社的出現,還有格林文化公司發行人的郝廣才,被喻為台灣兒童書進入繪本時代、進軍國際的關鍵人物,他們都試圖讓童書成為中西文化的橋梁;而郝廣才將本地的作家與西方的插畫家合作的開始,皆始於這個階段的發展。如郝廣才所說:「文化是沒有國界的」。而和英出版社對於兒童繪本品質嚴格的管控,編輯周逸芬小姐對於兒童文學的熱情使然,大幅度的開創了國際的市場。楊茂秀說:「像陳致元的作品《沒毛雞》、《Guji Guji》,我在美國一走進書店,他們就擺在那裏歡迎我,對我說:『台灣的作品在這裡。』」

楊茂秀認為台灣的繪本才剛剛起步,那個如嶺月作家所說:「手上拿著繪本好像很不好意思,要用報紙包起來!」的時代,顯然是遠遠的過去了,如今的繪本翻身成為流行趨勢,可以驕傲的拿在手上。不是只有孩子讀繪本,繪本也大受成人歡迎!◇

此日記框來自 Orson的甜蜜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