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文章]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還是在灌輸知識

2010110410:00

【上一代如此,沒想到這一代還是一樣】

台灣一直在培養,像是富士康【機械員工】那樣的國民,
輸入命令→執行動作(勞工),輸入知識→寫出答案(學生),
沒有思考能力,永遠做人家的【代工】。

如果心靈的記憶體塞不下程式命令,心神錯亂了,那就跳樓。
沒有思考能力,人生就沒有未來。因為自己不懂如何安排,就會對未來沒有信心。

******************************************************************
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如果沒有文藝復 興 ,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A!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

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
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

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那又怎麼樣,
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
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知識的部分,書本都有,現在有網路更棒,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儲存知識的。

[小漁碎碎念]
看完這篇文章
我心裡有好多想法
如果我是那個答題的美國學生,我會寫出什麼答案?我答得出那樣的答案嗎?
其實從小學校成績最差的科目就是"史地"
每天背朝代 地名 鐵路名稱.....
背到腦袋都快爆漿了 還是背得亂七八糟
說是讀書沒有捉到訣竅也好
或是老師的教法引不起我的興趣也好
說真的
看到那些無聊的考試題目我真想把考卷揉一揉丟到垃圾桶!

現在
我的孩子--荳荳
在不久的將來也即將進入台灣的教育體制就學
現在呢?未來呢?
我們有辦法將幾十年來
為應付考試的填鴨式教學一夕之間改變成讓學生享有主動思考的教學型態嗎?
我想很難.....

十年前的教改至今
我們這些國家的主人翁學到了什麼?
再看看這兩年收視成績還算不錯且出了書的"百萬小學堂"
這樣的節目說真的我也挺不愛看
每個題目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可以選擇
這樣的學習是不是一樣開倒車呢?
更糟的是
節目中灌輸給孩子的價值觀
參加的來賓答對題目就可以過關領獎金
答不出來的話可以有三次選擇求救的機會
那些拿過0分的藝人家長們覺得非常丟臉
那些答題比不過小學生的藝人家長們也覺得很丟臉
但答不答對問題這有這麼重要嗎?
那些孩子的答案
如果不是他們讀過的學會的
還是可以從網路上或題庫中搜尋得到啊!
這樣算答對嗎?
總而言之
這缺乏思考的題目設計
只不過是尋求一個"正確解答"的道路啊!

從網路上
我找到了這篇轉貼文章的出處
商業週刊第943期,"思考,深思考"

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說:『台灣沒有思想家,已落競爭劣勢』
「台灣只有doers(實幹家),沒有thinkers(思想家)。在講求創新的時代,台灣已經落入競爭劣勢。」

窩闊臺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這是美國高中的考題。
同樣範圍,台灣的考題卻是:窩闊臺死於哪一年?最遠打到哪裡?
兩者差別,就在思考力。

思考也不能停留在單點、淺層、浮面、天馬行空的思考,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釐清訊息,加以判斷、分析、歸納,進而做出正確的決定,甚至想出其他解決方法--才是致勝關鍵。

此刻
我腦海中浮現了---法國哲學家迪卡爾(René Descartes)說過的一句名言
----『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英譯)
相信許多人對這話都不陌生,但是他真正的涵義是什麼呢?
記得學校老師總老愛用這句話來勉勵大家多多動腦思考
但這跟迪卡爾所說的”思考”卻一點都搭不上邊
這句話的原義是說:
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 因為當我否認, 懷疑時, 我就已經存在。所以, 否認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而否認和懷疑是一種思考活動, 所以他說, 我思故我在。
找了幾篇有趣的部落格,也與大家分享
笛卡兒的懷疑──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還是我在故我思
口白人生(電影)我思故我在

Designedⓒ 諭愛瑄言